小老虎開講2 
今天要來跟大家講聽力檢查跟聽覺性誘發電位檢查喔! 

小老虎因為早產的關係,住了一陣子新生兒加護病房。也因為住加護病房的關係,小老虎麻一直沒有辦法親餵,只能瓶餵。可是小老虎瓶餵的時候,一直有嗆咳的問題,因為這個問題,小老虎出院的時候還是插著鼻胃管的。

淡水馬偕醫院的詹偉添醫師因為擔心是因為第9、10、11對聽神經發展的問題引起吞嚥能力不良,所以就安排小老虎做了聽覺性誘發電位檢查。(從這個連結可以知道,第9、10、11對神經如果受壓迫或病變,確實會有吞嚥、發音等問題)

聽覺性誘發電位檢查是用聽覺刺激誘發聽神經反應,傳到大腦聽覺中樞之活動電位,以電極於頭部記錄而得。正常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有七個波,分別代表聽神經到大腦顯葉之聽覺徑路。其中又以第135波最具臨床應用價值。可用於聽神經及腦幹病變之檢查定位,提高多發性硬化症之診斷率,評估昏迷患者之預後;同時可用於手術時監視聽神經及腦幹功能,避免開刀時之損傷。

那這個檢查跟新生兒聽力檢查有甚麼關係呢?

現行新生兒聽力篩檢以短暫誘發耳聲傳射(TEOAE)。它係內耳之超音波,只需將耳塞置入外耳道內,頭部不需貼任何導極(註:傳統之篩檢儀器-聽性腦幹反應儀則需貼導極);故於篩檢過程較不會驚嚇到嬰兒。算屬於非侵犯性又迅速性之篩檢工具。

一般來說,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檢診斷是通過的,就不需要再做聽覺性誘發電位檢查,如果聽力篩檢沒有通過,就有可能再安排做聽覺性誘發電位檢查,做更進一步的確認。

不過誘發電位檢查需要在熟睡的狀況下才能受檢,所以必須要先給寶寶吃一定劑量的鎮定劑,等寶寶熟睡之後再做檢查。因此是一個很花時間的檢查(因為要等寶寶睡著)。

小老虎在加護病房做的誘發電位檢查結果是反應有一點點的慢(解讀是因為小老虎還小,反應有一點慢是正常的),但是不至於影響到吞嚥。不過醫生還是不放心,所以在小老虎六個月後又安排了一次檢查,這次也是誘發電位檢查跟聽力測驗都做,做出來的結果還是不盡理想。

不過耳鼻喉科的醫師確有不同解讀,他認為不要拘泥在檢查的數字上面,只要小老虎能聽到我們說話,而且發音說話都正常,就不要太過擔心。目前看來,小老虎的一切發展都有跟上進度,也能聽懂我們的指令,也能發音甚至會唱歌,看起來小老虎拔的確是擔太多心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翊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